早谢樵人斧,悠然野客家
出处:《题章氏木假山》
明 · 胡应麟
早谢樵人斧,悠然野客家。
双峰寒宿雾,列干迥撑霞。
埋没沟中断,飘零海上查。
逢时千载事,为尔一长嗟。
双峰寒宿雾,列干迥撑霞。
埋没沟中断,飘零海上查。
逢时千载事,为尔一长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通过描述被砍伐的树木在自然界的命运,以及它们对历史和时间的见证,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
首句“早谢樵人斧”,以“早谢”二字表达了树木在被人类砍伐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它在自然界中的角色,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性。接着,“悠然野客家”则赋予了这些树木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形象,仿佛它们在远离尘嚣的野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双峰寒宿雾,列干迥撑霞”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一句描绘了树木在雾气中显得格外清冷与孤独,后一句则通过“撑霞”一词,展现了树木在霞光中挺拔的姿态,形成了一种既凄美又壮丽的景象。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生命在面对逆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美丽。
“埋没沟中断,飘零海上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树木的命运主题。树木从被砍伐到最终埋没于沟渠,再到可能随海流漂泊不定,这一过程充满了无常与不确定性,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不可预测性。同时,这里也暗含了对个体命运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的感慨。
最后,“逢时千载事,为尔一长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时间的感慨。树木见证了千年的变迁,而人类的兴衰更替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通过这样的感慨,诗人不仅反思了个人的生命意义,也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历史与宇宙观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时间、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