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忽平旷,回首失峥嵘
出处:《幽居院》
宋 · 陆游
久堕尘沙里,幽寻始此行。
侵云千嶂合,披草一僧迎。
藓润泉时滴,崖倾竹倒生。
登高忽平旷,回首失峥嵘。
老矣犹孤客,归哉念耦耕。
结庐殊未定,此地颇关情。
侵云千嶂合,披草一僧迎。
藓润泉时滴,崖倾竹倒生。
登高忽平旷,回首失峥嵘。
老矣犹孤客,归哉念耦耕。
结庐殊未定,此地颇关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尘沙:世俗生活。幽寻:寻找幽静的地方。
千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披草:拨开杂草。
藓润:青苔湿润。
滴:滴落。
平旷:开阔。
峥嵘:险峻。
孤客:孤独的旅人。
耦耕:两人共同耕作。
结庐:建造房屋。
颇关情:非常有感情。
翻译
长久以来沉沦在世俗中,这次我开始寻找幽静之地。山峰连绵入云端,一位僧人拨开杂草迎接我。
泉水滋润着长满青苔的石头,偶尔滴落;峭壁上竹子倒向生长。
登上高处忽然视野开阔,回头望去已看不见险峻的山势。
年岁已大,我仍是孤独的旅人,渴望回归田园与伴侣共耕。
虽然还没有决定在哪里建造房子,但这里让我深深动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幽居院》,描绘了作者在尘世纷扰中寻找一处幽静之地的心境。首联“久堕尘沙里,幽寻始此行”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侵云千嶂合,披草一僧迎”通过描绘山势险峻、草木茂盛的环境,展现了幽居院的偏远与宁静,以及僧人的热情迎接。
“藓润泉时滴,崖倾竹倒生”进一步刻画了自然景观的生动与清幽,湿润的苔藓、滴落的泉水、倾斜的山崖和倒生的竹子,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登高后,“忽平旷”三字揭示了视野的开阔,而“回首失峥嵘”则暗示了之前的崎岖之路。
尾联“老矣犹孤客,归哉念耦耕”流露出诗人年事已高、漂泊无依的感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渴望。最后,“结庐殊未定,此地颇关情”表达了他对幽居院的深深眷恋,虽然尚未决定定居,但这个地方已经触动了他的内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幽居院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