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眼花枝是蜡梅,香传小树为谁开
出处:《涧上蜡梅香甚》
宋 · 韩淲
照眼花枝是蜡梅,香传小树为谁开。
弄阴欲雪山长暝,破晓终风水漫洄。
鸟语春声喧复静,鸿飞寒影去还来。
数间败屋浮桥外,何故无吟不举杯。
弄阴欲雪山长暝,破晓终风水漫洄。
鸟语春声喧复静,鸿飞寒影去还来。
数间败屋浮桥外,何故无吟不举杯。
鉴赏
此诗描绘了蜡梅在冬日的清幽与雅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蜡梅的香气与形态之美。首句“照眼花枝是蜡梅”,以“照眼”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蜡梅在阳光下耀眼的美丽,而“是蜡梅”则点明了主题。接着,“香传小树为谁开”一句,不仅赞美了蜡梅的香气,更蕴含了对蜡梅开放之美的期待与欣赏。
“弄阴欲雪山长暝,破晓终风水漫洄”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雪山长暝”与“破晓终风水漫洄”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由静至动、由暗转明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变化。
“鸟语春声喧复静,鸿飞寒影去还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鸟儿的欢鸣与宁静的寒影相互交织,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这不仅是对蜡梅周围环境的描绘,也是对生命循环与自然和谐的赞颂。
最后,“数间败屋浮桥外,何故无吟不举杯”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感慨与情感流露。即使是在简陋的环境中,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也不禁想要举杯畅饮,表达内心的喜悦与赞美之情。这一句既是对蜡梅美景的直接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蜡梅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