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吴山万里馀,两年方见一封书
出处:《闺怨一百二十首》
明 · 孙蕡
楚水吴山万里馀,两年方见一封书。
都来费得鸾笺纸,何处春江无鲤鱼。
都来费得鸾笺纸,何处春江无鲤鱼。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蕡所作的《闺怨一百二十首》中的第一百零三首。诗中以楚水吴山的遥远距离和两年未见的书信为背景,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楚水吴山万里馀”,描绘了两地相隔之远,楚地的流水与吴地的山峦之间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隐喻着主人公与爱人之间的空间阻隔。接着,“两年方见一封书”则点明了时间的漫长与书信的珍贵,一年半载的等待,只换来一封简短的书信,这份等待的煎熬和书信的稀少,更加深了思妇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都来费得鸾笺纸,何处春江无鲤鱼。”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鸾笺纸,指的是精美的信纸,暗示了书信的珍贵;而“何处春江无鲤鱼”则是借用了“鱼传尺素”的典故,比喻书信的传递。这两句诗意在表达,无论多么昂贵的纸张,无论多么遥远的距离,都无法阻挡思妇想要传达心意的决心,就如同春江之水,无论何处都能找到游动的鲤鱼,象征着书信能够跨越千山万水,最终送达对方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情思念和对书信传递情感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局限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