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处、比洛阳宫阙,一样荒芜
出处:《沁园春八首》
清 · 蒋士铨
百六十年,人物风光,天中剩区。
看金明池上,秋凉洗马,玉津园里,日落啼乌。
广武兴悲,夷门陨涕,七十侯生尚在无。
伤心处、比洛阳宫阙,一样荒芜。
几番搔首踟蹰,便写向、旗亭补说郛。
似阮公讲学,淹留尉氏,班生作赋,叹美东都。
谰语丁宁,丛谈细碎,入手皆成一串珠。
谁更要。
写开元遗事,南宋新书。
看金明池上,秋凉洗马,玉津园里,日落啼乌。
广武兴悲,夷门陨涕,七十侯生尚在无。
伤心处、比洛阳宫阙,一样荒芜。
几番搔首踟蹰,便写向、旗亭补说郛。
似阮公讲学,淹留尉氏,班生作赋,叹美东都。
谰语丁宁,丛谈细碎,入手皆成一串珠。
谁更要。
写开元遗事,南宋新书。
鉴赏
这首《沁园春》词,由清代词人蒋士铨所作,以“百六十年”开篇,描绘了历史长河中的沧桑变迁与人物命运的起伏。词中通过“金明池”、“玉津园”等古代皇家园林的景象,以及“广武兴悲”、“夷门陨涕”等历史事件,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厚重。
“广武兴悲,夷门陨涕”,这两句直接引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人情感的深切同情与感慨。接着,“七十侯生尚在无”一句,借用了汉初七十余位功臣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
“伤心处、比洛阳宫阙,一样荒芜。”这一句将洛阳的衰败与眼前的景象相比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伤。接下来,“几番搔首踟蹰,便写向、旗亭补说郛。”则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对历史故事的回味与思考。
“似阮公讲学,淹留尉氏,班生作赋,叹美东都。”这里引用了阮籍和班固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敬仰与怀念。最后,“谰语丁宁,丛谈细碎,入手皆成一串珠。”则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词人对历史故事的整理与记录,仿佛每一句话都是珍贵的历史珠链。
整首词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古代人物、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词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词中既有对历史的哀悼,也有对文化的珍视,体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