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几千里,万折必归东
出处:《题黄冈寺次吴履斋韵》
宋 · 文天祥
长江几千里,万折必归东。
南浦惊新雁,庐山隔晚风。
人行荒树外,秋在断芜中。
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
南浦惊新雁,庐山隔晚风。
人行荒树外,秋在断芜中。
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折:形容江河曲折众多。南浦:古代地名,泛指江南水边。
庐山:位于江西,是中国著名的山脉。
兵马:指战争和军队。
车书:古代以车推书,象征文化交融,此处指天下统一后的和平景象。
翻译
长江绵延几千里的路程,不论经历多少曲折,最终必定向东流去。南浦边的新雁感到惊讶,夜晚庐山被晚风吹拂。
人在荒凉的树丛之外行走,感受到秋天已在废弃的草丛中降临。
何时才能洗尽战尘,实现天下统一,车书同文,四海一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长江风光图,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未来统一的渴望。开篇“长江几千里,万折必归东”写出了长江奔腾不息、蜿蜒曲折却始终向东流去的壮观,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发展,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向往。
“南浦惊新雁,庐山隔晚风”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南浦之上,新到的雁群惊飞而起,而庐山之巅,则是晚风吹过的所在。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人行荒树外,秋在断芜中”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秋天的寂寞与凄凉。荒废的树木旁边有人走过,而秋意则蕴藏在断续的野草之中。这两句诗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最后,“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是诗人对于未来统一天下的渴望。何日能够结束战争的磨难,让军马得到休息,并且通过书信联系四方,使天下归于和平与统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愿望,希望能够早日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的统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暗示,表现出了诗人胸怀壮志、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局面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