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令百君子,故国有馀思
出处:《夷齐庙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叹息命衰时,黄农不可期。
一身天下父,百世圣人师。
拜庙从雷首,搴芳得桂枝。
长令百君子,故国有馀思。
一身天下父,百世圣人师。
拜庙从雷首,搴芳得桂枝。
长令百君子,故国有馀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夷齐庙作(其五)》。诗中通过对商朝末年的伯夷和叔齐两位贤士的追忆,表达了对高尚人格与理想追求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
首句“叹息命衰时”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那个时代命运多舛的哀叹,暗示了对伯夷、叔齐所处时代的同情。接着,“黄农不可期”一句,可能暗指黄帝、神农等古代帝王的时代,与后文形成对比,强调了伯夷、叔齐所处时代的特殊性。
“一身天下父,百世圣人师”高度赞扬了伯夷、叔齐的道德风范和深远影响,他们虽为一人,却如同天下的父亲,成为后世圣人的榜样和导师,体现了他们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力。
“拜庙从雷首,搴芳得桂枝”描绘了后人对伯夷、叔齐的纪念活动,通过“拜庙”和“搴芳得桂枝”的行为,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其中,“雷首”可能是指庙宇所在之地,“搴芳得桂枝”则象征着后人对先贤美德的追寻和传承。
最后,“长令百君子,故国有馀思”表达了诗人希望伯夷、叔齐的高尚品德能够长久地影响后世,使国家充满对先贤的怀念与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人格的颂扬和对社会道德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追忆历史人物,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崇敬,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