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未到未和柔,过了清明春又休
出处:《雨夜独酌》
宋 · 杨万里
清明未到未和柔,过了清明春又休。
烛下看花遍有思,醉中听雨也无愁。
烛下看花遍有思,醉中听雨也无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清明:传统的中国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用来祭扫祖先和缅怀逝者。和柔:形容气候温暖而宜人。
春又休:春天即将结束,意味着万物复苏的季节即将过去。
烛下:在蜡烛的微光下。
遍有思:满心思绪,充满思考。
醉中:喝醉的时候。
无愁:没有忧愁,没有烦恼。
翻译
清明节还没到来,春天的气息还不柔和清明过后,春天就接近尾声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雨夜独酌》。诗人通过描绘夜雨中的独酌场景,抒发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以及在酒中寻找的一份宁静与放松。
首句“清明未到未和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清明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春天的最后阶段,而诗人感到这个季节尚未完全展现其温柔之美,就已经要过去了。
接着,“过了清明春又休”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即将结束的哀愁。这里“休”的意思是终结或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以及不愿看到美好时光消逝。
第三句“烛下看花遍有思”则转换了情景,诗人在蜡烛下凝视着春花,这些花朵似乎都能引起他的无尽思绪。这里烛光的摇曳与花的鲜艳形成对比,烛光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而花则是生命力的象征。
最后,“醉中听雨也无愁”描绘了诗人在酒精的影响下,听着夜雨声声,不再有烦恼。这里“醉”的状态让诗人暂时逃离了现实世界的忧虑,而夜雨成为了他心灵的一种抚慰。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最后光辉的感伤和酒精带来的片刻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常与生命易逝的深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