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
出处:《酬王太祝》
宋 · 王安石
一马常随世事驰,岂论江徼与河湄。
已成白发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遗。
勋业傥来知有命,文章聊欲见无期。
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
已成白发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遗。
勋业傥来知有命,文章聊欲见无期。
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世事:世间的事情,指社会变迁。江徼:江边。
河湄:河边。
白发潘常侍:潘岳,古代文人,以早生白发著称。
青衫杜拾遗:杜甫,唐代诗人,曾任拾遗官,常穿青衫。
勋业:功绩。
聊欲:姑且想要。
材俊:才智出众。
力学:努力学习。
子思:孔子的弟子,以勤学著称。
翻译
一匹马常常随着世事疾驰,不论是在江边还是河边。已经变成了白发的潘常侍,更像穿着青衫的杜拾遗。
功绩或许命中注定,文章却难以期待随时出现。
欣喜你才能出众能跟随我,努力学习又何妨像孔门学子子思一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酬王太祝》。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于文章写作和人才培养的关切。
“一马常随世事驰”,这句描绘了一种紧迫的情景,世间万物在时间洪流中不断变化,一匹马象征着快速流逝的岁月。接着,“岂论江徼与河湄”则是说这些变迁不仅限于某一特定地域,如江边或河岸,而是无处不在。
“已成白发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遗”,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易逝和个人年华老去的情感。潘常侍与杜拾遗都是古代著名的文臣,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被用来比喻诗人的白发和青衫,凸显出时间的无情流逝。
“勋业傥来知有命”,这里的“勋业”指的是功业或成就,“傥来”则意味着意外的、不经意的。“知有命”表达了一种宿命论,似乎一切都在命中注定。
“文章聊欲见无期”,诗人对于自己的文学创作表达了渴望,但又感到时间紧迫,一种急切感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交织其中。
最后,“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诗人对“君”所展现的才华给予肯定,并鼓励对方继续学习,不必有所顾忌。这里的“和子思”可能是指与孔子的思想相符合,即提倡一种平和、谦逊的学问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和文学创作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个人成就以及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