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出处:《赠入内供奉僧》
唐 · 李洞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在宫殿内讲解佛经让皇帝心满意足,但沃州归隐的计划却完全违背了心愿。几只像雀尾的鸟儿从南海飞来,御街上响起了蝉鸣声声。
石枕上刻着山间的叶纹,铜瓶口塞满了井中的木柴。
因为恰好赶上夏日西明寺的讲经活动,不知不觉间宫女们都取下凤钗聆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隐逸生活和精神追求。"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表明僧人曾在皇宫内部讨论佛经,触动了帝王的心怀,但他选择了隐居于沃州,以寻求心灵的完全解脱。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通过鸟儿飞向南海和蝉虫鸣叫在皇家街道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则是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他用石头作枕,枕上有山间叶子的纹理;他的水瓶堵塞着井中的柴草,这些都是他与自然亲近、简约自得的生活状态的体现。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表达了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僧人沉浸于佛法的宣讲之中,以至于未察觉到宫中的女侍者正轻轻地摘下他们头上的华美饰物——凤钗。这不仅显示了僧人的专注和心无杂念,更象征着他对世俗荣华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净化与解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