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全文

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

唐 · 郑良士
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
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
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
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

拼音版原文

dàotíngshàngshēngshǐjuéfēi

sēngháibiéyóuwàngguī

yuèmǎnqiānyánjìngfēngqīngqìngwēi

shítuōchénzhàngyuànxiāng

注释

溪亭:小亭子,可能位于溪边。
浮生:短暂的人生,比喻世事无常。
野僧:生活在山林中的僧人。
游客:来此游玩的人。
忘归:忘记回家或返回。
月满:月光充足。
千岩:众多的山岩。
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
尘役:世俗的劳碌,指尘世的事务。
杖履: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相依:相互依靠,相伴。

翻译

来到这溪边的小亭,才意识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野僧也舍不得离开,游人也忘记了回去的路。
月光洒满千座山岩,寂静无声,只有微风轻轻吹过磬声。
何时能摆脱世俗的劳碌,只愿手握拐杖,与你相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意境。开篇“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表达了诗人在抵达溪边的亭子时,对于世间纷扰的感悟与超然。接下来的“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则展示了一种对自然景物的留恋,以及对于旅行者而言的迷失方向,这里的“野僧”和“游客”都是寄寓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角色。

中间两句“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通过月光如水,充盈于山谷之间,以及清风轻拂,使得环境显得异常宁静与纯净。这种描写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安详。

最后两句“何时脱尘役,杖履愿相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世俗羁绊、归隐山林以寻求精神寄托的强烈愿望。这里的“杖履”象征着行走于自然之中,与大自然亲近共处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自然之间选择的心境,以及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和宁静生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