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中断洮水来,分入西湖浸城址
一落城阴不复回,馀波日转皋兰尾。
阴风凄冽寒气早,愁雾惨澹边思起。
谁言秋水澹无情,默观意亦有悲喜。
天轩地辟沧溟开,百川东奔如激矢。
龟龙受职日夜趋,万折必东效臣子。
发源本愿盈科进,筑防岂期因坎止。
日升不及浴云龙,泥润空能养萑苇。
停波寂寞虽无语,物情得失应如此。
淮阴野外乞馀食,留侯圯下收堕履。
当年或失龙准翁,冷落功名千古耻。
我欲鸠工聚长锸,齐平决堤如决纸。
直看惊湍万里潮,免嗟穷涸千山底。
注释
岷山:四川西部的山脉。洮水:黄河上游支流。
西湖:指兰州附近的西湖公园。
城址:古代城市遗迹。
皋兰尾:皋兰山的下游地区。
阴风:寒冷的北风。
边思:边疆的思绪。
秋水:秋天的湖水。
默观:静静观察。
天轩地辟:天地开阔。
沧溟:大海。
龟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效臣子:效仿忠臣。
盈科进:逐渐积累。
因坎止:因困难而停止。
云龙:云中的龙,比喻高洁之士。
萑苇:芦苇。
淮阴:指江苏淮阴。
留侯:指汉代名臣张良。
龙准:古代相术中形容帝王之相。
冷落功名:功名落空。
鸠工聚长锸:聚集工匠和长锹。
决堤如决纸:快速决堤。
惊湍:急流。
穷涸:干涸。
翻译
岷山断裂处洮水流来,流入西湖淹没古城遗址。一旦落入城下便不再回流,余波日日流转到皋兰山脚。
阴冷的风带来早来的寒意,愁云惨淡勾起边疆的思绪。
谁说秋水淡漠无情感,静静凝视也能生出悲喜。
天空大地分开,大海敞开,百川东流如箭矢般急切。
龟龙接受使命昼夜不停,如同臣子百折不挠向东方前进。
源头本愿是逐渐积累,筑堤怎会因困难而终止。
太阳升起不及洗涤云龙,湿润的泥土只能滋养芦苇。
停滞的波浪虽无声息,世间万物兴衰皆是如此。
淮阴郊外有人乞讨残食,留侯桥下捡拾遗落的鞋子。
当年或许错过如龙准的机遇,功名失落成为千古之耻。
我欲召集工匠,集众人之力,像撕裂纸张般决堤。
只愿亲眼见证万里洪流,避免哀叹干涸在深山底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开篇即以“岷山中断洮水来”展现出一派江河奔腾的气势,接着“分入西湖浸城址”则是对水流变化的一种描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层次丰富、情感复杂的把握。
在“一落城阴不复回,馀波日转皋兰尾”中,诗人通过对水流不返和波浪的循环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显得更加深沉。紧接着“阴风凄冽寒气早,愁雾惨澹边思起”则是对秋天特有的凉意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
诗中“谁言秋水澹无情,默观意亦有悲喜”一句,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反思,表明了诗人认为自然界也是充满感情的,而不仅是冷漠无情。随后“天轩地辟沧溟开,百川东奔如激矢”则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赞美,这种力量既壮观又不可阻挡。
在“龟龙受职日夜趋,万折必东效臣子”中,诗人借用了龟和龙这两种动物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而“发源本愿盈科进,筑防岂期因坎止”则是对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紧接着“日升不及浴云龙,泥润空能养萑苇”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对平凡生活的接受与珍惜。而“停波寂寞虽无语,物情得失应如此”则是对自然界万象更新、事物生生灭灭的一种领悟。
在后半部分,“淮阴野外乞馀食,留侯圯下收堕履”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荒野间寻找食物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当年或失龙准翁,冷落功名千古耻”则是对于过去辉煌成就现如今之冷清的一种反思。
最后,“我欲鸠工聚长锸,齐平决堤如决纸”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某种可能行动的渴望,而“直看惊湍万里潮,免嗟穷涸千山底”则是对自然界壮观景象的一种赞叹,同时也是一种对于自我命运与大自然力量相比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