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向端倪明万古,不专佔毕诏来今
出处:《道源》
宋 · 刘黻
父师兄弟一堂深,貌像如生世所钦。
直向端倪明万古,不专佔毕诏来今。
地灵香火溪山护,岭近衣冠岚雾侵。
千派万流同一水,来从濂洛洗人心。
直向端倪明万古,不专佔毕诏来今。
地灵香火溪山护,岭近衣冠岚雾侵。
千派万流同一水,来从濂洛洗人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父师兄弟:指家庭、师门或学术团体中的长辈和同辈。貌像如生:形容容貌生动逼真。
端倪:事物的头绪或关键。
佔毕:古代书写工具,此处代指学问或知识。
地灵:形容地方灵气,有文化或学术氛围。
岚雾:山间的雾气,象征高雅或隐逸。
濂洛:指濂溪周敦颐和洛阳程颢、程颐,两位宋代著名理学家。
洗人心:比喻净化心灵,提升道德修养。
翻译
父亲、师长和兄弟们共聚一堂,容貌生动,世人皆敬仰。他们直接洞察真理,光照万古,不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学习,而是传承诏令给后人。
这里地势灵秀,香火旺盛,溪山环绕,山岭近处,文人士大夫的气息也被山岚雾气所浸染。
众多的水流汇集成一条大河,它源自濂溪和洛阳,洗涤人们的心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的山谷之景,融合了自然美与宗教意境。开篇"父师兄弟一堂深",通过对佛寺内部的刻画,展示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貌像如生世所钦"则是对佛像的赞美,其庄严肃穆之态,如同活生生一般令人敬仰。
"直向端倪明万古,不专佔毕诏来今"表达了佛法的光大和永恒,以及它对后世的启迪与教诲。这里的"端倪"指的是高远、深邃之意,"不专佔"则是说佛法普度众生,没有偏私。
接下来的"地灵香火溪山护,岭近衣冠岚雾侵",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地灵"通常指的是山川之神,这里与"香火"结合,可能暗示着佛寺中的香火供养,以及自然景物对其保护。"岭近衣冠岚雾侵"则形象地展现了山峦接近人间,而岚云的迷离似乎也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最后,"千派万流同一水,来从濂洛洗人心"以水为喻,表达了佛法如大河般汇聚众流,最终归于一体,并且具有净化人心的力量。这里的"濂洛"可能是指中国古代的两条河流,象征着文化和智慧的源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宗教之美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法永恒光大以及它净化人心作用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