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
今来未五岁,新传满盈几。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祗益使余畏。
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
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家:你的家族。江湖:指民间或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行:向南行进。
税茶:缴纳茶税。
冗繁:繁琐。
官资:官职的待遇。
笃学:专心致志学习。
寤寐:日夜。
好文字:喜好书籍文字。
巴蜀:古代地区名。
《春秋》:古代历史著作。
名家:著名学者。
乱如发:众多且杂乱。
棼错:纷乱交错。
寻理:寻找道理。
新传:新的学问书籍。
《易》:《易经》。
杂说:各种解说。
涌如水:像江河般滔滔不绝。
重相逢:再次相遇。
祗益:只是更加。
畏:敬畏。
茶事多:茶事繁忙。
乱子《易》中意:干扰《易经》研究。
茶《易》两无妨:茶事与《易经》研究并不冲突。
足才思:充分展现才华。
翻译
你的家族本居江湖,南行便是亲邻乡里。虽然缴纳茶税繁琐,但渐渐喜欢上这官职的美好。
听说你本就热爱学习,对文字书籍情有独钟。
回忆起在巴蜀的日子,初次接触《春秋》的开始。
古代名家众多,纷繁错杂,寻找真理颇费心思。
五年不到的时间,新的学问书籍已经堆满书架。
又听说你打算研读《易经》,各种解说堆积如山。
你的心思深不可测,如同江河日夜奔流。
何时能再次相遇,只怕你的学问让我更加敬畏。
只担心茶事繁多,会扰乱你研习《易经》的专注。
茶事和《易经》不妨碍,我知道你才华横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苏洵)创作的《送陆权叔提举茶税》。从内容上看,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陆权叔在巴蜀时期学识和才思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治学认真的关切。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 这两句开篇设定了一种亲近的情感氛围,表明诗人与陆权叔之间的关系不远,几乎是邻里之近。
"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这里的“税茶”可能指的是茶叶的征税工作,而“官资美”则显示出诗人对朋友从事公务时能保持正直、清廉的品德表示赞赏。
接下来的几句:“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描绘了陆权叔治学严谨,对古文有深入研究的态度,尤其是对儒家经典《春秋》的喜爱和钻研。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 今来未五岁,新传满盈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陆权叔学问渊博、精力充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经典众多,理解和解读起来困难重重。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这里显示了陆权叔不仅在《春秋》上有所研究,还想要深入探讨《易经》的意涵,展现出其博学的胸怀。
接下来的两句:“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何年重相逢,祗益使余畏。”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思的钦佩,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期盼和敬畏之情,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见面。
最后两句:“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诗人担忧的是陆权叔在忙碌的税茶工作中是否能够不紊乱地思考和研究《易经》,最后通过“茶《易》两无妨”表达了对朋友处理多重事务时仍能保持清晰头脑和充沛才思的信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陆权叔学识与品德的赞美,也是对友情深厚的一种表达,同时也反映出苏轼本人对于治学认真、精进不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