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翁眼如九秋鹰,一过成诵不再读
出处:《送所借书还王生》
宋 · 李彭
邺侯家藏三万轴,牙签新若手未触。
此翁眼如九秋鹰,一过成诵不再读。
愧非玄晏独峥嵘,复愧王郎著论衡。
案头萤乾太苦相,久假不归何痴生。
开州公子好奇古,胸中宝笈森四库。
安用邺候插架书,向来借我纸上语。
频年多病百不如,准拟传书学截蒲。
还君一鸱细故尔,莫厌时时开锁鱼。
此翁眼如九秋鹰,一过成诵不再读。
愧非玄晏独峥嵘,复愧王郎著论衡。
案头萤乾太苦相,久假不归何痴生。
开州公子好奇古,胸中宝笈森四库。
安用邺候插架书,向来借我纸上语。
频年多病百不如,准拟传书学截蒲。
还君一鸱细故尔,莫厌时时开锁鱼。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彭所作,名为《送所借书还王生》。诗中描绘了邺侯家藏书之丰富,以及对书籍的珍视与阅读方式的独特。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读书习惯和态度,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邺侯家藏书之多,书籍排列整齐,如同新出未触的手一样新鲜。邺侯本人目光如九月之鹰,一次过目即能成诵,不再重读。这种对书籍的快速记忆和深刻理解,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卓越的记忆力。
接着,诗人自谦并非像玄晏那样独树一帜,也非如王郎撰写《论衡》般博学多才。他提到自己曾因读书而感到疲惫,甚至有些痴狂,暗示了读书过程中的艰辛与自我牺牲。
后半部分转向了对另一位朋友开州公子的介绍。这位公子对古籍充满好奇,其藏书丰富,犹如四库全书般浩瀚。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开州公子藏书的羡慕,并反问为何需要邺侯的藏书,既然已有开州公子的宝笈在手。
最后,诗人以“还君一鸱细故尔,莫厌时时开锁鱼”结束,意为将书归还给王生,希望王生不要厌烦这偶尔的借阅行为。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省,展现了对书籍的珍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