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今上御历十三载,三月旬日风昼晦全文

今上御历十三载,三月旬日风昼晦

出处:《风霾行
清 · 丁澎
今上御历十三载,三月旬日风昼晦
诏问有司灾异状,法部郎臣昧死对。
臣闻汉帝除肉刑,醴泉溢出芝草生。
秦时赭衣常塞路,日蚀星移失桓度。
古来祥?信有诸,刘向李寻数上书。
丞相席藁请避位,帝曰咨尔言非虚。
方今阳和布大泽,雌蜺昼见飞沙赤。
冯夷击鼓蚩尤争,太乙灵坛诅风伯。
秦川地震三辅霜,郡邑不敢追流亡。
宿舂未给县官税,更烦征调徙敦煌。
钩考参连不知数,谴责稍迟督邮怒。
司空岁满城旦书,廷尉门填桁杨路。
商王解网舜好生,圣朝尚德复缓刑。
黄麻如飞赦书下,父老涕泣祈升平。
帝省斋宫天可变,风不鸣条世清晏。
苍鹰乳虎投远裔,赤乌应集灵和殿。
臣等披沥惶恐言,陛下圣明制曰善。

鉴赏

此诗《风霾行》由清代诗人丁澎所作,描绘了皇帝在位十三年时,遭遇风霾天气,诏令询问有司灾异之状的情景。诗中以汉、秦两朝的历史事件为对比,阐述了祥瑞与灾异的循环,以及圣明君主对于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宽容政策的施行。

开篇即点明时局,皇帝御历十三载,三月间风霾蔽日,景象异常。皇帝询问有司关于灾异的情况,法部郎臣以死相谏,引述历史,指出汉帝废除肉刑,祥瑞随之而至;秦时则因严刑峻法导致民怨四起,灾害频发。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仁政与刑罚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列举了汉、秦两朝的典故,如汉帝除肉刑后,醴泉溢出,芝草生长;秦时赭衣满路,日蚀星移。这些历史事件被用来说明,古代确实存在祥瑞与灾异的对应关系,刘向、李寻等曾多次上书谏言,丞相席藁请辞,表明了对君主的忠诚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中进一步描述了当下的景象:阳和之气虽布,但雌蜺昼见,飞沙赤地,冯夷击鼓,蚩尤争斗,太乙灵坛诅咒风伯,秦川地震,三辅霜冻,郡邑不敢追逃,百姓生活困苦,税赋沉重,征调频繁。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最后,诗人提到圣明君主的出现,如商王解网、舜好生、圣朝尚德、复缓刑,黄麻如飞的赦书下,父老涕泣祈求升平。皇帝省察斋宫,天象可变,风不鸣条,世清晏,苍鹰乳虎远遁,赤乌应集灵和殿。这些象征性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君主的期待与赞美,以及对国家安定、祥瑞降临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清代文人关注民生、反思历史、寄希望于圣君的一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