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出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宋 · 欧阳修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胡人:指游牧民族。鞍马:马鞍和马。
射猎:狩猎。
泉甘:泉水甘甜。
草美:草木丰美。
常处:固定的地方。
汉女:汉族女子。
胡儿:胡人男子。
貌如玉:容貌如玉般美丽。
中国人:汉人同胞。
马上:骑在马上。
推手:弹奏琵琶的动作。
却手琶:改用拨弦。
咨嗟:叹息。
玉颜:美丽的容颜。
遗恨:遗憾。
声更苦:音乐更显悲苦。
洞房:闺房。
不下堂:不愿离开闺房。
黄云出塞路:边塞之路。
断肠:使人极度悲伤。
翻译
胡人把马鞍和马视为家,狩猎是他们的习俗。泉水甘甜草木丰美,但时常迁移,鸟兽惊慌逃窜竞相追逐。
是谁让汉家女子嫁给胡儿,风沙虽无情,她容貌如玉。
身处异乡遇不到同胞,骑在马上独自创作思乡曲。
她弹奏琵琶,又改用拨弦,胡人也倾听感叹。
美貌的她流落在天涯,琵琶声却传回了汉家。
汉宫中争着学习她的新曲,遗憾之情深重,乐曲更加悲苦。
纤细的手指在闺房中练就技艺,琵琶琴艺精湛不愿离开。
她不懂黄沙漫漫的边塞之路,怎知这琴声能令人肝肠寸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胡人的游牧生活和他们的习俗,以及与汉家女子的婚姻。诗人通过"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展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而"谁将汉女嫁胡儿"则反映了民族间的交融。"风沙无情貌如玉"形象地刻画了胡女的美丽,尽管身处艰苦环境。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表达了胡女的思乡之情,她弹奏琵琶,旋律感人至深,"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琵琶声成为了她命运的象征,从胡地传回汉宫,触动了人们的心弦。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描述了汉宫中对胡音的接纳和对这位不幸女子的同情,"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进一步强调了她的才艺。然而,"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揭示了她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琵琶声所引发的离愁别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琵琶音乐为线索,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悲剧,以及音乐在情感传递中的力量。欧公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