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洗净冰霜面,拂略潮红笑向春
出处:《再用韵奉酬 其一》
宋 · 方岳
灞桥洗净冰霜面,拂略潮红笑向春。
莫作野桃看过了,烦诗说似武陵人。
莫作野桃看过了,烦诗说似武陵人。
注释
灞桥:指代长安城外的灞水桥,历史上常用来象征离别之地。洗净冰霜面:冰雪消融后的清新面容。
拂略:轻轻擦过或掠过。
潮红:形容桃花的鲜艳红色。
笑向春:面向春天绽放笑容。
野桃:野生的桃花。
武陵人: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虚构人物,这里泛指向往田园生活的人。
翻译
灞桥经过严冬的洗礼,冰雪消融,展现出新面貌,向着春天微笑。不要只当作普通的野桃花看待,试着用诗歌告诉武陵人这美丽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再用韵奉酬(其一)》。诗中蕴含着春日游赏之情趣,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灞桥洗净冰霜面”,开篇即以清新的画面展现给读者,灞桥是唐代著名的观光点之一,这里的“洗净”二字传达出春风吹拂后的洁净与生机。冰霜在这里不仅是冬日残留,也象征着一年的沉积与疲惫,而今被春水洗涤,万物复苏。
“拂略潮红笑向春”,诗人笔下的春色愈发鲜明,“潮红”指的是春天的潮湿和生长中的红色,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表达了一种对新生的喜悦与期待。笑向春天,传递出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爱恋。
“莫作野桃看过了”,此句告诫自己不要像平常那样仓促地观赏自然之美,即便是那不起眼的野桃,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里,“看过了”意味着浅尝辄止,未能深入领略。
“烦诗说似武陵人”,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之美传递给他人。这里的“武陵人”通常指的是古代文学家,如杜甫等,他们以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笔触著称。在这句中,方岳借此表明自己追求诗歌艺术的高度,以及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达到前贤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