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儗趁嵩高目,好放晴光随杖龙
出处:《游少林值雨》
明 · 区大相
清昼入门春雾浓,坐深檐溜递疏钟。
泉声欲过三花树,云气常生二室峰。
入夜萧条清客梦,翻阶滴沥滞游踪。
明朝儗趁嵩高目,好放晴光随杖龙。
泉声欲过三花树,云气常生二室峰。
入夜萧条清客梦,翻阶滴沥滞游踪。
明朝儗趁嵩高目,好放晴光随杖龙。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少林寺游览时,遇雨的情景。首句“清昼入门春雾浓”以“清昼”与“春雾浓”形成对比,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朦胧的氛围。接着“坐深檐溜递疏钟”,写出了作者在檐下静坐,听雨滴声与稀疏的钟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
“泉声欲过三花树,云气常生二室峰”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泉水和云气赋予情感,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泉水似乎要穿过繁花树木,云气则常常环绕着两座山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入夜萧条清客梦,翻阶滴沥滞游踪”则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感,夜幕降临,四周显得更加寂静,连梦都变得清冷。雨水沿着台阶滴落,仿佛滞留了行人的脚步,增加了旅途的延宕感。
最后,“明朝儗趁嵩高目,好放晴光随杖龙”表达了作者对次日晴朗天气的期待,希望能在阳光下再次游览,或许还能与杖龙(可能象征着某种吉祥物或自然之灵)相遇,增添了一丝神秘与期待的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少林寺的景色与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与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