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无处觅,小摘莫令长
出处:《秋日见橘花二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花净何须艳,林深不隔香。
初闻无处觅,小摘莫令长。
春落秋仍发,梅兼雪未强。
缥瓷汲寒甃,浅浸一枝凉。
初闻无处觅,小摘莫令长。
春落秋仍发,梅兼雪未强。
缥瓷汲寒甃,浅浸一枝凉。
注释
花净:花朵干净。艳:鲜艳。
林深:树林深处。
隔:阻碍。
香:香气。
初闻:初次闻到。
觅:寻找。
小摘:轻轻采摘。
令:让。
长:长久。
春落:春天凋谢。
秋仍发:秋天仍然开花。
梅兼雪:梅花与雪。
未强:并不逊色。
缥瓷:透明的瓷器。
汲:汲取。
寒甃:寒冷的井水。
浅浸:浅浅浸泡。
一枝凉:一枝花带来清凉。
翻译
花朵洁净本无需鲜艳,树林幽深也不妨碍香气飘散。初次闻到花香却找不到来源,轻轻采摘不要让它持续太久。
春天凋零秋天依然开放,梅花与雪花共存也不输风采。
用透明的瓷器汲取井水,浅浅地浸泡一枝花,带来一丝清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橘花在秋天独特的美丽。开篇两句“花净何须艳,林深不隔香”表明橘花即使不需过分华丽,却能以其清新的形态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即便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也不受阻碍。
接下来的“初闻无处觅,小摘莫令长”则是诗人对橘花的最初感受和细心的摘取行为,既表达了对这种小巧花朵的喜爱,也体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
第三句“我闻道梅子黄时”展示了时间的流转,以及春去秋来的季节交替。紧接着“初闻橘中橘”则是诗人在这个过程中对橘花特有的发现和欣赏,强调了这种花朵在不同季节中的独有之美。
最后两句“我欲穿花寻路入,又恐落花随我归”表达了一种既想深入自然之中去探索橘花的愿望,同时又担心这种行为会打扰到这些脆弱的生命,带有一丝对自然干预的忧虑。
诗中的意象丰富,每一句都巧妙地将橘花与周遭环境融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通过这一切,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清新的香气,感受到秋日中那些微小而独特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