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追奔竞一豪,市朝酣战万灵鼍
出处:《次韵牟监簿斋宫》
宋 · 方岳
蛮触追奔竞一豪,市朝酣战万灵鼍。
斋房只在秋山外,吟卷自随明月多。
问字人须烦谢绝,敲门僧亦莫谁何。
竹宫曾见神君否,且乞天瓢为挽河。
斋房只在秋山外,吟卷自随明月多。
问字人须烦谢绝,敲门僧亦莫谁何。
竹宫曾见神君否,且乞天瓢为挽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蛮触:古代神话中的小虫,象征争夺。追奔竞:追逐争斗。
豪:豪杰。
市朝:集市或朝廷,此处比喻世俗场所。
酣战:激烈战斗。
万灵鼍:形容众多生物参与的热闹场景。
斋房:修行者的静室。
秋山:寓意远离尘世的宁静之地。
吟卷:诗卷,指诗作。
问字人:询问学问的人。
烦谢绝:客气地拒绝。
敲门僧:来访的僧人。
竹宫:竹林中的神庙。
神君:神祇或尊贵的神灵。
乞:请求。
天瓢:天赐的器物,可能象征力量或资源。
挽河:拯救河流,比喻解救困境。
翻译
蛮触争斗如豪杰,市场战场万灵鳄鱼戏。斋房隐于秋山之外,诗卷常伴明月共长夜。
寻问文字的人需婉拒,敲门的僧人不知是谁。
竹宫中可曾遇见神君?暂求天瓢来拯救干涸的河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牟监簿斋宫》。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美景感受的诗句。
"蛮触追奔竞一豪,市朝酣战万灵鼍。"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激烈的战争场面,通过“蛮触”、“追奔竞”等动词,展现了战事的紧张与混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纷争生活的不满和逃避之情。
"斋房只在秋山外,吟卷自随明月多。"
这两句则转换了语境,将视角引向诗人隐居的斋房。"秋山"给人以静谧肃穆之感,而“明月”则象征着清辉与宁静。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吟诵诗卷,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平和。
"问字人须烦谢绝,敲门僧亦莫谁何。"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干扰的排斥与不耐。"问字人"可能是指来访者,而"敲门僧"则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即使是友好之人的到来,也被视为一种打扰。
"竹宫曾见神君否,且乞天瓢为挽河。"
最后两句则充满了神秘色彩和仙境想象。“竹宫”、“神君”等词汇让人联想到道教的修炼之地或仙界,而“天瓢”和“挽河”则可能是指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或者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隐居、世俗与自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寄托于自然之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