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山僧对此,忍俊不禁全文

山僧对此,忍俊不禁

宋 · 释道宁
纵横问答有来由,缘木求鱼卒未休。
若妙旨寻知见会,还同拨火觅浮沤。
诸佛子,著眼看。
严霜晓露,彻骨清寒。
匝地普天,通同实际。
休问得皮得髓,徒誇见浅见深。
从来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
山僧对此,忍俊不禁
閒引少林无孔笛,为君吹起小阳春。
满眼觑不见,满耳听不闻。
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宁的作品,名为《偈六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四首。它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佛教的智慧和修行,强调了寻求真理不应执着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内在实相。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如“缘木求鱼”、“拨火觅浮沤”,形象地说明了追求空幻之物的徒劳,以及寻找真知的正确途径。

“严霜晓露,彻骨清寒”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清凉与艰难,暗示了佛法的深刻和真实。接下来,“匝地普天,通同实际”表达了佛法无所不在,与宇宙万物相通的境界。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过分关注外在的得失,即“休问得皮得髓”,而是要领悟佛法的实质。

“从来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揭示了修行中不应自我设限,要有开阔的心胸。最后,诗人以幽默的方式,通过“闲引少林无孔笛”吹出“小阳春”的曲调,寓言般地传达出超脱世俗、明心见性的禅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注重直观体验和当下领悟的特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佛法精微之处的独特见解和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