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秋风十日阴,罗衣初觉晓寒侵
出处:《台城杂诗七首 其六》
宋 · 曹勋
雨后秋风十日阴,罗衣初觉晓寒侵。
清愁强欲亲欢伯,瘦骨何能举聚针。
碧玉丽词残照晚,青楼秀色暮云深。
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
清愁强欲亲欢伯,瘦骨何能举聚针。
碧玉丽词残照晚,青楼秀色暮云深。
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雨后秋日的景象,诗人曹勋以细腻的笔触传达出内心的感触。首句"雨后秋风十日阴",写出了连日阴雨后秋风乍起的清新,透出一丝凄凉。"罗衣初觉晓寒侵",通过衣物感知到早晨的寒意,暗示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孤寂。
"清愁强欲亲欢伯",诗人借酒浇愁,试图排解心中的愁绪,但"强欲"二字透露出愁绪之深重难以排遣。"瘦骨何能举聚针",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身体的虚弱和心情的落寞,进一步强化了愁苦之情。
"碧玉丽词残照晚",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照着华丽的词句,增添了诗意的哀婉。"青楼秀色暮云深",青楼的美景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深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诗人引用中郎(指东汉文学家蔡邕)的佳句,表达自己在困境中听到朋友来访的喜悦,如同在荒凉的茅屋中找到一丝慰藉,足音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实际的陪伴,更是精神上的鼓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风、寒意、愁苦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寓情于景,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