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径森寒柏,小桥穿□□
澄江朱槛北,晚照碧岩□。
修架清泉逗,高楠邃□□。
虚廊面青壁,危栈跨□□。
绝顶舒平席,遥峰□□□。
□□俯星斗,襟袂□□□。
□□春膏浃,□□□□迷。
岭猿□谷。
拼音版原文
□□
□□
注释
门径:门口。森寒:阴冷。
柏:柏树。
小桥:小桥。
穿:穿过。
□□:树林(此处可能缺失两个字)。
澄江:清澈的江。
朱槛:红色栏杆。
碧岩:碧绿的山岩。
邃□□:幽深之处(此处可能缺失一个字)。
□□:山谷。
危栈:危险的栈道。
跨:横跨。
□□:飘动。
绝顶:山顶。
舒平席:平坦如席。
遥峰:远方山峰。
□□:茂密。
星斗:星星。
襟袂:衣襟。
春膏:春意盎然的露水。
浃:滋润。
□□□□:大地迷失。
岭猿:山谷中的猿猴。
□谷:山谷。
翻译
门口的柏树阴森寒冷,小桥穿过树林。清澈的江水映照着北边的栏杆,傍晚的阳光洒在碧绿的山岩上。
长长的架木搭建在清泉旁,高大的楠木深入幽深之处。
空荡的回廊面对着青色的石壁,危险的栈道横跨山谷。
山顶平坦如席,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
仰望星空,衣襟飘动,春意盎然的露水滋润着大地,路径迷失在茂密的林间。
山谷中的猿猴鸣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水之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意境和超脱的心态。
“门径森寒柏,小桥穿翠竹。”开篇即以古朴的门径与小桥设定情调,柏树在寒冷中显得更加苍劲,而小桥则被细长的翠竹所环绕,营造出一种隐逸之境。
“澄江朱槛北,晚照碧岩下。”接着是对水景的描写,澄清的江水旁边是朱红色的栏杆,而晚霞洒落在碧绿的岩石上,显得分外妖娆。
“修架清泉逗,高楠邃古木。”诗人继续用“修架”来形容山间的小屋,以此衬托清泉如织,环境之静谧。同时,“高楠邃古木”则增添了一份沉郁的气息。
“虚廊面青壁,危栈跨翠微。”这里的“虚廊”指的是空旷的走廊,而“青壁”则是被苔藓覆盖的墙壁,“危栈跨翠微”则形容栈道蜿蜒曲折,穿行于翠绿的竹林之中。
“绝顶舒平席,遥峰接翠霭。”诗人登上绝顶,用“舒平席”来描绘一番闲适自得的情景,而远处的山峰则与碧蓝色的云雾相连。
“俯视星河动,襟袂随风飏。”此处诗人的视角转为俯瞰,从高处看下,星河在夜色中闪烁,而自己的衣襟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春归膏泽浃,夏至清凉迷。”这里则是对季节变换的感慨。春天带来了滋润的雨水,而当夏日来临时,则是一片清凉之意。
“岭猿啼谷风,古道通幽梦。”最后,“岭猿”形容山林中的野兽,它们在谷中发出鸣叫声,而“古道通幽梦”则是诗人对远古往事的遐想,古老的小路似乎连接着现实与幻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和意象的叠加,不仅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山水画卷,更反映出诗人超然物外、心境澄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