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江东去水如油,拜墓停桡古渡头
出处:《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国殡宫》
明 · 张煌言
琅江东去水如油,拜墓停桡古渡头。
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波涛腥壑蛟龙蜕,风雨荒茔麋鹿游!悬拟䡺车归兆日,同天应已靖旃裘。
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波涛腥壑蛟龙蜕,风雨荒茔麋鹿游!悬拟䡺车归兆日,同天应已靖旃裘。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名将张煌言的作品,题为《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国殡宫(其一)》。诗人以琅琊江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去的钱希声相国的凭吊和哀思。
首句“琅江东去水如油”,描绘了琅琊江水的流淌,比喻江水之静谧深沉,如同油脂般厚重,暗含对逝者沉痛的心情。次句“拜墓停桡古渡头”则写诗人舟行至古渡口,停下船桨,特意前来拜祭,显示出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
第三句“赤手曾扶板荡运”,回忆钱希声相国在动荡时局中力挽狂澜的往事,表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黄肠犹带黍离愁”借黄肠竹简上的文字,寓言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离散之痛,寄托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接下来两句“波涛腥壑蛟龙蜕,风雨荒茔麋鹿游”,通过自然景象,暗示历史变迁和陵墓的荒凉,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壮烈的氛围。最后两句“悬拟䡺车归兆日,同天应已靖旃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局势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像古代的胜利归来一样,恢复国家安宁,结束战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故人的追忆,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体现了张煌言的家国情怀和坚韧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