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祇川后争献珍,姚家制作初一新
出处:《题望韶亭》
宋 · 杨万里
新隆寺后看韶石,三三两两略依稀。
金坑津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
一来望韶亭上看,九韶八音堆一案。
金钟大镛浮水涯,玉瑟瑶琴倚天半。
尧时文物也粗疏,礼乐犹带鸿荒馀。
茅茨殿上槌土鼓,苇籥声外无笙竽。
黄能郎君走川岳,领取后夔搜礼乐。
峄山桐树半夜鸣,泗水石头清昼跃。
山祇川后争献珍,姚家制作初一新。
帝思南岳来时巡,宫琛庙宝皆骏奔。
曲江清澈碧琼软,海山孤尖翠屏展。
天颜有喜后夔知,一奏云韶供亚饭。
帝登九疑忘却归,不知斑尽湘笛枝。
后夔一胫跛莫随,坐委众乐江之湄。
仪凤舞兽扫无迹,独留一狻守其侧。
至今唤作狮子石,雨淋日炙烂不得。
洞庭张乐已莓苔,犍为获磬亦尘埃。
不如九韶故无恙,戛击尚可冬起雷。
何时九秋霜月里,来听湘妃瑟声美。
曲终道是不见人,江上数峰是谁子。
金坑津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
一来望韶亭上看,九韶八音堆一案。
金钟大镛浮水涯,玉瑟瑶琴倚天半。
尧时文物也粗疏,礼乐犹带鸿荒馀。
茅茨殿上槌土鼓,苇籥声外无笙竽。
黄能郎君走川岳,领取后夔搜礼乐。
峄山桐树半夜鸣,泗水石头清昼跃。
山祇川后争献珍,姚家制作初一新。
帝思南岳来时巡,宫琛庙宝皆骏奔。
曲江清澈碧琼软,海山孤尖翠屏展。
天颜有喜后夔知,一奏云韶供亚饭。
帝登九疑忘却归,不知斑尽湘笛枝。
后夔一胫跛莫随,坐委众乐江之湄。
仪凤舞兽扫无迹,独留一狻守其侧。
至今唤作狮子石,雨淋日炙烂不得。
洞庭张乐已莓苔,犍为获磬亦尘埃。
不如九韶故无恙,戛击尚可冬起雷。
何时九秋霜月里,来听湘妃瑟声美。
曲终道是不见人,江上数峰是谁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韶石:古代的一种美石。略依稀:隐约可见。
金坑津头:地名,可能指河流渡口。
九韶八音:古代音乐名,象征丰富多样的乐声。
大镛:古代大型铜钟。
姚家制作:指某位姚姓艺术家的作品。
莓苔:青苔,植物。
戛击:敲击乐器的声音。
湘妃瑟:传说中湘妃所弹奏的瑟,与舜帝有关。
翻译
在新隆寺后远眺韶石,三三两两地若隐若现。在金坑津头观赏韶石,零散分布不规则。
登上望韶亭,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乐器。
金钟大镛漂浮在水边,玉瑟瑶琴高悬天空。
那时的文物简陋粗疏,礼仪音乐还保留着远古的气息。
茅草殿上敲击土鼓,除了苇籥声外再无其他乐器。
黄能郎君遍游名山大川,寻找后夔那样的音乐人才。
峄山桐树深夜鸣叫,泗水石头白天跳跃。
山神川灵争相献上珍宝,姚氏家族的创制新颖独特。
皇帝巡幸南岳,宫中珍宝如骏马疾驰。
曲江水清澈如碧玉,孤峰如翠屏展现在眼前。
天子喜悦,后夔知道,奏响《云韶》以庆盛宴。
皇帝沉迷九疑山,忘记归路,湘笛上的斑痕都记录了岁月。
后夔独腿残疾无法跟随,独自坐在江边陪伴众乐。
仪凤舞兽的痕迹消失,只剩一只狻猊守护。
这块石头因此被称为‘狮子石’,经风雨侵蚀,依旧鲜艳。
洞庭湖的音乐已长满青苔,犍为的磬也蒙上了尘埃。
九韶乐曲依然完好,即使冬天也能唤醒雷鸣。
何时能在九秋霜月下,聆听湘妃瑟的美妙乐声。
曲终不见演奏者,江上的山峰,那是谁的踪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新隆寺后、金坑津头的盛大音乐表演,韶石是古代用来演奏乐曲的石制打击乐器。诗中通过对韶石排列和声音的细腻描述,展现了当时音乐文化的繁荣与艺术的高超。同时,诗人也借此反映了历史上尧舜时代文物礼乐的粗犷不如今之精美,以及后夔搜集整理音乐作品的情形。
在描绘自然景观方面,诗中写到峄山桐树半夜鸣响、泗水石头清澈可见,表现了大自然与人文艺术的和谐统一。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以及希望在秋霜月里重听湘妃瑟声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深厚学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