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兴来藉草坐,有酒聊共尝全文

兴来藉草坐,有酒聊共尝

出处:《今予
明 · 王天性
今予谢尘网,养真返茅堂。
不复梦周孔,且学老与庄。
放荡礼法外,逍遥无何乡。
白眼看世上,俗夫尽茫茫。
日从方外侣,不冠复不裳。
手持桃竹杖,出郭相扶将。
兴来藉草坐,有酒聊共尝
平生恶拘检,醉后益猖狂。
杯行失次第,语乱不成章。
且不知有我,况彼俗之常。
有客过我庐,云我太乖方。
处世岂无术,恭卑德之光。
更闻大圣教,傲惰为不祥。
傲惰非我敢,恭卑非我长。
支离逃天刑,庶以乐无疆。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天性所作的《今予》。诗中描绘了诗人摆脱世俗束缚,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

首句“今予谢尘网,养真返茅堂”,诗人辞别尘世的束缚,回到山林间,寻找真正的自我,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接着,“不复梦周孔,且学老与庄”表明诗人不再追求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孔子的思想,而是转向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寻求更为超脱和自由的精神境界。

“放荡礼法外,逍遥无何乡”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传统礼法的超越,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

“白眼看世上,俗夫尽茫茫”一句,诗人以白眼看待世间,认为世俗之人皆如茫茫大海中的浮萍,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日从方外侣,不冠复不裳”描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同伴共度时光,穿着朴素,生活简单,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物质的淡泊。

“手持桃竹杖,出郭相扶将”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手持竹杖,漫步于郊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兴来藉草坐,有酒聊共尝”表现了诗人随兴而动,与朋友共享自然之乐的情景。

“平生恶拘检,醉后益猖狂”揭示了诗人一生厌恶约束,醉酒后更是放纵不羁的性格特点。

“杯行失次第,语乱不成章”描绘了诗人饮酒时的豪放状态,话语杂乱无章,却充满乐趣。

“且不知有我,况彼俗之常”表达了诗人超越自我,忘却世俗常规的境界。

“有客过我庐,云我太乖方”说明有人来访,认为诗人行为过于怪异。

“处世岂无术,恭卑德之光”指出诗人认为处世之道并非只有恭敬谦卑,而是有更高深的道德光辉。

“更闻大圣教,傲惰为不祥”引用大圣的教诲,强调傲慢懒惰是不吉祥的行为。

“傲惰非我敢,恭卑非我长”表明诗人并不敢傲慢懒惰,但也不擅长恭敬谦卑。

“支离逃天刑,庶以乐无疆”最后,诗人通过逃避天刑(即自然法则),追求无限的快乐。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