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逊州符今免矣,幅巾藜杖可松杉
出处:《闻褫阁职免新任之报二首 其一》
宋 · 李昴英
远民冤甚草菅芟,抗论公庭出至諴。
且喜一方全性命,何妨三字减头衔。
机关平地藏深阱,仕宦伶人视戏衫。
五逊州符今免矣,幅巾藜杖可松杉。
且喜一方全性命,何妨三字减头衔。
机关平地藏深阱,仕宦伶人视戏衫。
五逊州符今免矣,幅巾藜杖可松杉。
注释
远民:百姓。冤甚:非常受苦。
草菅:草率对待。
芟:砍伐。
抗论:直言。
公庭:公堂。
至諴:深切忧虑。
一方全性命:保全一方生命。
三字:官职称号。
减头衔:减少官职。
机关:官场。
深阱:陷阱。
仕宦:做官。
伶人:戏剧演员。
视戏衫:看作戏服。
五逊州符:五逊州的官职。
今免矣:现在免除。
幅巾藜杖:幅巾和藜杖(隐居生活)。
松杉:松树和杉树(象征自然生活)。
翻译
百姓受苦像草被随意砍伐,他在公堂上直言不讳表达深切忧虑。欣慰的是保全了一方百姓的生命,不在乎减少自己官职的称号。
官场如平地隐藏着深深陷阱,做官的人看待事物像看戏服一样肤浅。
如今不再受那五逊州的官职束缚,只愿戴着幅巾持着藜杖在松杉间漫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名为《闻褫阁职免新任之报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远方百姓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情,以及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
“远民冤甚草菅芟,抗论公庭出至諴。” 这两句描绘了远方百姓深受冤屈,他们的控诉如同野草般无处安放,只能在公众场合中发出最强烈的抗议,表达他们对不公正审判的愤慨。
“且喜一方全性命,何妨三字减头衔。”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能够保全一方百姓生命的欣慰,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员职称的轻视,认为即使少了几个字的头衔又有什么大不了。
“机关平地藏深阱,仕宦伶人视戏衫。” 这两句揭示了权力机构在表面上看似普通,但实则设下陷阱,而官场中的人将这般手段视为儿戏,轻易对待。
“五逊州符今免矣,幅巾藜杖可松杉。”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职务的解脱表示释然。这里的“五逊州符”可能指的是官印或任命状,作者因为免去了职位而感到轻松,能够像松树般自由自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和腐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个人对于摆脱官场束缚的解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