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全文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宋 · 苏轼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注释

任公:古代官名,此处指人。
绕朝:古代贤臣。
赫赫:显赫,名声大。
邪正:邪恶与正义。
封德彝:人名,具体人物未详。
甘:甘愿,承受。
私仇:个人恩怨。
井:象征生活或历史的延续。
王粲:三国时期文学家。

翻译

任公镇位于西南,他曾赠送绕朝的策略。
如果当初全部采纳,善战之策将不会默默无闻。
十年后凄凉景象,正义与邪恶早已分明。
然而他留下封德彝,天意深奥难以揣测。
他如同真正的贤良骏马,虽遭贬谪仍心怀申诉。
并非为了私人恩怨,而是揭示祸福的脉络。
他的高才配享旧日恩德,只担心家乡之地狭小。
令人伤心的是,千军归去,他已长眠黄土,赠印永别。
唯有庭院前的桧树,历经世事而不改青翠。
千年古井犹在,铭记这是王粲故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作,名为《阅世堂诗赠任仲微》。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任公才华的赞赏。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这里描写了任公在西南地区执掌军事,曾经给予作者一些治国安邦的良策。这两句表明了任公不仅有将帅之才,还具备治国之略。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这两句指出,当初如果能充分利用任公的才能,那么他的军事智谋就如同日月一般显而易见,不需要过多的证明。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时光飞逝,转眼十载过去了,而世间的恩怨是非已经分明。这两句表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和对人事的感慨。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尽管任公的才华仍旧被保留着,但天命难以预料,这也许是在表达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这两句用了古代名将赵云的马来比喻任公的品德和才干,将他的美好品质和才能传颂后世。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这里强调并非为了个人恩怨而言,而是像医者诊治一般,探寻祸福的根源。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于任公才华和品德的高度评价。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这两句表达了对任公高超才能的赞赏,同时也担心他的才华在狭窄的环境中可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千骑回军之情景触动人心,而作者却将这份感慨寄托于赠送给任公的印章和黄土之间的隔绝之中。这两句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哀伤。

"惟有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在这一段落中,作者通过未变色的庭院前的桧树来比喻任公的坚贞不渝和超脱尘俗。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品格的深刻认同。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最后,作者将这份友情延续到千年之后,与古代名士王粲的旧宅联系起来,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纪念来表达自己对于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任公才华、品德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谊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