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上平戎策,惭无属国才
出处:《问讯次九日韵》
宋 · 晁冲之
问讯西南戍,提封莫远开。
休传通蜀道,端可弃轮台。
拟上平戎策,惭无属国才。
何须千里马,远自渥洼来。
休传通蜀道,端可弃轮台。
拟上平戎策,惭无属国才。
何须千里马,远自渥洼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问讯:问候,询问。戍:守卫边疆的军队。
提封:边境线。
莫:不要。
远开:过分扩张。
通蜀道:通往蜀地的道路。
端:确实,完全。
弃轮台:放弃对轮台的控制。
拟:打算,计划。
平戎策:平定战乱的策略。
惭:感到惭愧。
属国才:像苏武那样的使节才能。
何须:何必需要。
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渥洼:古代的著名产马地。
翻译
向西南边疆的守军问候,边境不要轻易扩展。不要随意传播通过蜀道的消息,完全可以放弃对轮台的占领。
我打算呈上平定战乱的计策,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像苏武那样的才能。
无需寻找千里马,它们自然会从像渥洼池那样适合的地方出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士在边塞的孤独与寂寞,通过对西南边关的询问和思念,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无所事事的情感。在诗中,“提封莫远开”表现了对边关生活的不满和厌倦,而“休传通蜀道”则是放弃了通过蜀道与外界沟通的渴望,这两句透露了作者对现状的无奈。
“端可弃轮台”中的“轮台”可能指的是古代边塞的瞭望建筑,诗人提到可以将其废弃不用,暗示了一种放弃和失落感。接着,“拟上平戎策”显示了诗人对于军事战略或是国家大计有一定的思考和规划,但“惭无属国才”则流露出一种自卑之情,觉得自己没有能够为国家所用的大才。
最后两句“何须千里马,远自渥洼来”中,“千里马”常被用来比喻才能出众的人物,而“渥洼”可能指的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诗人问道,为何还需要那些才能卓越、能够从遥远地方赶来的英雄豪杰呢?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也是一种对现实无为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自我价值的追问,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时代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