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养气:修炼养气。忘言:无需多言。
降心:心灵谦逊。
不为:顺应自然。
动静:静时。
宗祖:根本。
寻谁:找谁共论。
应物:与万物相应。
不迷:不被迷惑。
性住:本性自守。
气回:气息回归。
丹自结:内丹形成。
坎离:太极中的阴阳。
普化:普照万物。
一声雷:雷鸣。
甘露:甜美的露水。
须弥:世界的象征。
逍遥:自在逍遥。
谁得知:无人知。
无弦曲:无形的乐曲。
造化机:天地变化的奥秘。
端的:确实。
上天梯:登天的阶梯。
翻译
修炼养气无需多言,心灵谦逊顺应自然。静时洞察根本,无事时又找谁共论。
真我需与万物相应,但应而不被迷惑。
不被迷惑,本性自守,气息随之回归。
气息回归,内丹自然形成,如太极中的阴阳相合。
阴阳循环,如同雷鸣普照万物。
白云升腾,甘露洒遍世界。
独自享受长生之酒,自在逍遥无人知。
静坐聆听无形的乐曲,洞悉天地变化的奥秘。
总计二十句,确是登天的阶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的《百字碑》,是一首道家修炼养生的诗。全诗围绕着修炼养生、养气守静和心灵超脱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道家的理解和追求。
诗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表达的是修炼者要收摄六根,不被外界诱惑干扰,要有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则是说在修炼过程中,对于内在的道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就不需要再去追求其他的东西。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告诉我们,在与万物相处时,要保持本真的状态,不被外界所迷惑。"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指的是当心灵不再迷失时,本性的光明就会照耀出来,而内在的气也会自然归位。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则是道家修炼术语,指的是通过修炼,使精气化为仙丹,与宇宙之气相合。这一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内丹修炼的理解和向往。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描述的是自然界阴阳交替,万物更新的景象,而“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则是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美好场景,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达到道境的向往。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表现的是作者通过修炼获得了长生不老的境界,而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只有达到这一层次的人才能理解。"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则是说坐在静默中,就能听到天地间没有声音的音乐,洞察到宇宙变化的奥秘。
最后一句“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可能是对前面修炼过程的一种总结,或者是在强调通过这二十句诗文,可以达到通晓天道、登上仙界的地步。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炼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