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避地自堪游五岳,逃名谁许问三闾全文

避地自堪游五岳,逃名谁许问三闾

出处:《山居怀寄可大
明 · 于慎行
隐几空斋意晏如,美人别后底无书。
未应湖海还浮棹,却想藤萝已卜居。
避地自堪游五岳,逃名谁许问三闾
惟馀远道长相忆,为劝加餐寄鲤鱼。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山居怀寄可大》,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山居生活的独到感悟。

首联“隐几空斋意晏如,美人别后底无书”,开篇即以“隐几”点出诗人独居山中的生活状态,内心平静如水。“晏如”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然而,随着好友的离别,诗人开始感到孤独,渴望收到友人的来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颔联“未应湖海还浮棹,却想藤萝已卜居”,诗人想象着友人或许还在湖海中漂泊,而自己则在心中已经为友人预设了一个归宿——藤萝覆盖的居所。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表达了对友人现状的关切,也流露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颈联“避地自堪游五岳,逃名谁许问三闾”,诗人以“避地”和“逃名”自比,暗示自己虽身处山林,但心怀天下,有游历五岳、追求精神自由的志向。同时,通过引用屈原(三闾大夫)的故事,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以及对逃避世俗名利的思考。

尾联“惟馀远道长相忆,为劝加餐寄鲤鱼”,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他不仅希望友人能保重身体,还特意提到“寄鲤鱼”,这是一种古代文人间常用的通信方式,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真挚。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趣味,也深化了主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