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归云尽,天清晓露新
出处:《荅王郎中》
唐 · 韦应物
卧阁枉芳藻,览旨怅秋晨。
守郡犹羁寓,无以慰嘉宾。
野旷归云尽,天清晓露新。
池荷凉已至,窗梧落渐频。
风物殊京国,邑里但荒榛。
赋繁属军兴,政拙愧斯人。
髦士久台阁,中路一漂沦。
归当列盛朝,岂念卧淮滨。
守郡犹羁寓,无以慰嘉宾。
野旷归云尽,天清晓露新。
池荷凉已至,窗梧落渐频。
风物殊京国,邑里但荒榛。
赋繁属军兴,政拙愧斯人。
髦士久台阁,中路一漂沦。
归当列盛朝,岂念卧淮滨。
注释
卧阁:闲居无事。枉:徒然。
芳藻:华美的辞藻。
览旨:阅读旨意深沉的诗篇。
守郡:担任太守。
羁寓:如同被囚禁的旅人。
嘉宾:尊贵的宾客。
野旷:野外空旷。
归云:飘荡的云彩。
尽:消散。
晓露:清晨的露珠。
新:新鲜。
池荷:池塘中的荷花。
凉已至:感受到凉意。
窗梧:窗前的梧桐树。
落渐频:树叶开始频繁落下。
风物:风景。
殊:不同。
京国:京城。
邑里:村落。
荒榛:荒草榛莽。
赋繁:赋税繁重。
属:属于。
军兴:战乱频繁。
政拙:治理政务笨拙。
愧斯人:愧对百姓。
髦士:贤才。
久:长久。
台阁:朝廷。
中路:仕途。
一漂沦:一旦受挫漂泊。
归当:归来应。
列盛朝:置身于昌盛的朝廷。
岂念:哪里还会想起。
卧淮滨:躺在淮水边的时光。
翻译
闲居无事,徒然铺陈华美的辞藻,阅读旨意深沉的诗篇,秋日早晨感到惆怅。虽然身为太守,却如同被囚禁的旅人,无法款待尊贵的宾客。
野外空旷,飘荡的云彩都已消散,天空清澈,清晨的露珠显得格外新鲜。
池塘中的荷花已感受到凉意,窗前的梧桐树叶开始频繁落下。
这里的风景与京城大不相同,村落里只有荒草榛莽。
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我治理政务笨拙,愧对百姓。
贤才长久在朝廷任职,一旦仕途受挫便如浮萍般漂泊。
归来应置身于昌盛的朝廷,哪里还会想起曾经躺在淮水边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荅王郎中》,从内容来看,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怀旧和失意的情绪。开篇“卧阁枉芳藻,览旨怅秋晨”两句,通过对庭院花草的描写,以及接到某种消息后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人随后提到“守郡犹羁寓,无以慰嘉宾”,可能是在表达自己虽然留守在一个地方,但却无法为来访的宾客提供舒适的环境,这里体现了诗人的无力感和对过往繁华生活的怀念。接着,“野旷归云尽,天清晓露新”两句,则是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一种时间流逝、事物更新的感慨。
“池荷凉已至,窗梧落渐频”这两句,再次以庭院中的景色,表现出季节的变换和诗人内心的情绪。下文“风物殊京国,邑里但荒榛”则是直接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以及眼前景象与记忆中繁华的对比。
“赋繁属军兴,政拙愧斯人”两句,可能是在反思自己在战争和政治上的无能感,而“髦士久台阁,中路一漂沦”则是表达了诗人长期处于官场的浮沉,内心的不安与迷茫。
最后,“归当列盛朝,岂念卧淮滨”两句,是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繁华时刻的追忆,以及即将返回那段历史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绪流动,既有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力感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