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一百五十村,荡尽田园及庐舍
出处:《河防行》
金 · 刘迎
南州一雨六十日,所至川源皆汎溢。
黄河适及秋水时,夜来决破陈河堤。
河神凭陵雨师借,晚未及晴昏复下。
传闻一百五十村,荡尽田园及庐舍。
我闻禹时播河为九河,一河既满还之他。
川平地迥势随弱,安流是以无惊波。
秪今茫茫馀故迹,未易区区议疏辟。
三山桥坏势益南,所过泥沙若山积。
大梁今世为陪京,财赋百万资甲兵。
高谈泥古不须尔,且要筑堤三百里。
郑为头,汴为尾,准备他时涨河水。
黄河适及秋水时,夜来决破陈河堤。
河神凭陵雨师借,晚未及晴昏复下。
传闻一百五十村,荡尽田园及庐舍。
我闻禹时播河为九河,一河既满还之他。
川平地迥势随弱,安流是以无惊波。
秪今茫茫馀故迹,未易区区议疏辟。
三山桥坏势益南,所过泥沙若山积。
大梁今世为陪京,财赋百万资甲兵。
高谈泥古不须尔,且要筑堤三百里。
郑为头,汴为尾,准备他时涨河水。
鉴赏
这首《河防行》由金代诗人刘迎创作,描绘了黄河泛滥的景象及其对南州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治河理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开篇“南州一雨六十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长时间的暴雨,接着“所至川源皆汎溢”点明了洪水泛滥的严重性。黄河在秋季本是水位较低之时,“夜来决破陈河堤”一句,形象地描述了黄河突然决堤的情景,洪水肆虐,破坏力惊人。
“河神凭陵雨师借,晚未及晴昏复下”两句,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河神和雨师以生命,生动地展现了洪水的威力和不可预测性。洪水带来的破坏巨大,“传闻一百五十村,荡尽田园及庐舍”一句,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场景,直观地展示了洪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接下来,“我闻禹时播河为九河,一河既满还之他”引用古代治河的典故,对比古今治河的不同效果,表达了对古代治河智慧的怀念和对当前治理方法的反思。“川平地迥势随弱,安流是以无惊波”则赞美了古代治河理念中追求水流平稳、减少灾害的设计原则。
“秪今茫茫馀故迹,未易区区议疏辟”两句,表达了对当前治河工作困难和挑战的认识,指出重建和改善河流治理系统并非易事。“三山桥坏势益南,所过泥沙若山积”描绘了洪水冲刷后留下的痕迹,强调了洪水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最后,“大梁今世为陪京,财赋百万资甲兵”揭示了洪水对经济和军事的影响,反映出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和应对能力的局限。“高谈泥古不须尔,且要筑堤三百里”表达了对传统治河方法的反思,提出应采取实际行动,如“郑为头,汴为尾,准备他时涨河水”,强调了预防和准备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洪水泛滥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威严,也反映了古代治河理念与实践的思考,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人类智慧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