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岁寒长晤对,何须春色到柴门
出处:《题王孟端枯木竹石用韵》
明 · 张萱
亭亭老干伴新筠,铁屈槎枒石抱根。
但得岁寒长晤对,何须春色到柴门。
但得岁寒长晤对,何须春色到柴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枯木与新竹相伴,石抱其根,铁骨铮铮的画面。诗人以“亭亭老干伴新筠”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老树与新生竹子相依为伴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传承。接着,“铁屈槎枒石抱根”一句,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枯木坚韧不屈的形态,仿佛它与石头紧紧相抱,共同支撑着这份坚韧与力量。
后两句“但得岁寒长晤对,何须春色到柴门”,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四季更替的独特感悟。在严冬时节,枯木与竹子能够相互陪伴,无需等待春天的来临来证明它们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更是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一种超越季节、时间限制的生命哲学,强调内在的精神价值远胜于外在的表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枯木竹石为载体,寓言深邃,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之美,也蕴含了对坚韧、持久生命力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