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背溪水,郭外有柴关
出处:《赠单绍伯先生》
清 · 李宪噩
一家背溪水,郭外有柴关。
野近每独往,僧来相伴闲。
病犹恋诗酒,老复爱云山。
愿得捧琴杖,逐君泉石间。
野近每独往,僧来相伴闲。
病犹恋诗酒,老复爱云山。
愿得捧琴杖,逐君泉石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
首句“一家背溪水,郭外有柴关”,开篇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一户人家背对着潺潺溪流,位于城郭之外,门前立着简易的柴门,远离尘嚣,自成一片静谧的世界。这样的环境设定,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础。
接着,“野近每独往,僧来相伴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活动。他时常独自前往附近的田野,享受自然的宁静与自由;而当僧侣来访时,两人便能相谈甚欢,共度悠闲时光。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精神交流与心灵契合的渴望。
“病犹恋诗酒,老复爱云山”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趣。即便身体有恙,他仍对诗酒情有独钟,可见其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并未因年岁增长而减退;而对云山的喜爱,则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痴迷,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愿得捧琴杖,逐君泉石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他希望得到一把琴杖,跟随友人一同游历于山水之间,过上一种充满诗意与自然之美的生活。这种愿望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其内心深处对自由、宁静与和谐生活的追求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与精神自由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静谧乡村生活的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