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出处:《化成院》
宋 · 陆游
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
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
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
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
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
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
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
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
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
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
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
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
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
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
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
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
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
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
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翠围:绿色的屏障。化成:变为仙境。
肩舆:轿子。
泞淖:泥泞。
缘坡:沿着山坡。
蜒蜿:蜿蜒曲折。
孤塔:单独的塔。
双楠:两棵楠树。
飞屐:快速行走。
跏趺:盘腿。
蒲团:禅修用的垫子。
尘态:世俗的姿态。
鹿鸣:鹿叫声。
芳岁:美好的年华。
阑:将尽,完毕。
翻译
绿色的屏障直到化为仙境,绵延七里的山路曲折盘旋。乘坐肩舆艰难地穿过泥泞,感叹行路的艰辛。
沿着山坡忽然进入山谷,弯曲的山路像苍龙般蜿蜒。
孤独的塔尖直插云霄,两棵楠树带来夏日的清凉。
飞快登上上方,视野逐渐开阔。
前方的山峦如同一张横置的几案,稻田白茫茫一片。
肥胖的僧人腰腹粗大,喘息着迎接官员。
走得急促无法多言,坐下后汗水还未干。
高人远离尘世纷扰,盘腿坐在蒲团上。
做出这种仰望尘世的姿态,怎比得上回归田园生活。
日落时分听到鹿鸣,唤起我一生的欢乐。
游子的旅程仍未结束,美好的年华即将逝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化成院》,描绘了作者游历化成院所见的景致和感受。首句“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展现了山间的翠绿环绕和蜿蜒曲折的山路,给人以深远的印象。接下来,“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写出了行走的艰辛,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敬畏。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运用比喻,将山路比作盘旋的苍龙,形象生动。紧接着,“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描绘了山中孤塔与两棵楠树,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到达上方后,“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表达了视野的开阔,以及心情的舒展。
“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而“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则揭示了山中僧人的生活状态。诗人感叹“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表达出旅途的疲惫。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向往着超脱尘世的生活。
最后,“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则借日落和鹿鸣抒发内心的喜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