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杀黄花仍五色,簪看绿鬓赛重阳
明 · 唐伯元
大隐于今混庙廊,翩翩同舍共亭芳。
深林夕照明栖鸟,曲径人疑绕洞房。
恼杀黄花仍五色,簪看绿鬓赛重阳。
谁知玉露凋伤后,更向疏篱作意香。
深林夕照明栖鸟,曲径人疑绕洞房。
恼杀黄花仍五色,簪看绿鬓赛重阳。
谁知玉露凋伤后,更向疏篱作意香。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雅集的画卷。首句“大隐于今混庙廊”,巧妙地将隐士与庙堂相融合,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官场的超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翩翩同舍共亭芳”一句,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同僚间的和谐与雅致,亭中之芳不仅指自然之花,也暗喻了文人墨客的才华与风雅。
“深林夕照明栖鸟,曲径人疑绕洞房”两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夕阳映照下的树林与归巢的鸟儿,以及蜿蜒曲折的小径,都充满了诗意与遐想,仿佛引导读者步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恼杀黄花仍五色,簪看绿鬓赛重阳”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气氛与文人的风雅。黄花(菊花)在秋日里绽放,五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绿鬓女子头戴菊花,与重阳节的习俗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丽与风情。
最后,“谁知玉露凋伤后,更向疏篱作意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即使经历了风雨的洗礼,菊花依然在疏篱间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高洁的品格。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独特追求,以及对自然美和精神美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