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
出处:《赠宗静上人》
唐 · 雍陶
世上方传教,山中未得归。
闲花飘讲席,驯鸽污禅衣。
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
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
闲花飘讲席,驯鸽污禅衣。
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
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世:世间。方:正。
传教:传播宗教。
山中:深山之中。
未:尚未。
得:能够。
归:回归。
闲花:无主的花朵。
飘:飘落。
讲席:讲经的座位。
驯鸽:被驯化的鸽子。
污:玷污。
禅衣:僧侣的法衣。
积雨:连绵的雨水。
谁:谁人。
过:拜访。
寺:寺庙。
掩扉:关闭门窗。
寒来:寒冷的日子来临。
垂顶帽:低垂着头顶的帽子。
白发:白发。
剃:剃掉。
稀:稀疏。
翻译
世间纷扰中,山中我未能归去。闲散的花儿落在讲经台上,驯养的鸽子弄脏了僧人的法衣。
长久的雨后,无人造访这座寺庙,只有残余的钟声自己掩上了门扉。
寒风中我低头戴着帽子,满头白发剃得稀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深山中的佛教高僧的生活景象。开篇“世上方传教,山中未得归”表达了高僧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对归依佛法的渴望,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此情此境,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接下来的“闲花飘讲席,驯鸽污禅衣”则是对高僧日常生活的一种描绘。花瓣轻落在佛经讲解之处,象征着自然界与佛法的和谐共生;而鸽鸟的粪便污染了禅衣,则隐喻出世间尘埃与精神洁净之间的对比。
“积雨谁过寺,残钟自掩扉”此处通过描写寺庙在连绵细雨中的寂静与孤独,表现出了高僧与世隔绝、心灵世界的封闭。同时,“残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
末尾两句“寒来垂顶帽,白发剃应稀”则直接描绘了高僧的外在形象。在寒冷来临时,他戴上帽子;而剃发,则是出家人的标志,也表明其对于俗世的彻底放下,以及对精神修行的坚持。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高僧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与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