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有一众生发大心,愿度我身及舍识全文

有一众生发大心,愿度我身及舍识

宋 · 黄庭坚
圣慈悲愿观自在,小白花山住道场。
海漩三昧觉澄圆,三十二应施无畏。
有一众生发大心,愿度我身及舍识
万仞峰前撒手过,观音岂复异人乎。

注释

慈悲:佛教中对众生的慈爱与悲悯之心。
观自在:观世音菩萨的别称,象征能随众生心而显现。
小白花山:可能指代一个具体的修行圣地。
三昧:佛教中指集中精神、达到心神宁静的状态。
三十二应:佛教中指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种不同的形象以适应众生。
舍识:放下自我意识,超越世俗认知。
万仞峰:极高的山峰,象征困难或挑战。
观音:佛教中的慈悲女神,代表救苦救难。
异人:与众不同的人,这里指观音与众不同的特质。

翻译

圣人的慈悲和意愿如同观自在,居住在小白花山的修行场所。
在大海的漩涡中领悟到圆满的三昧境界,具备三十二种化身,无所畏惧地布施智慧。
有一位众生发下宏愿,愿意度化我身并超越自我意识。
在万仞高峰前放手前行,观音菩萨难道与常人有何不同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观世音赞》第六首,以赞颂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法力为主题。首句“圣慈悲愿观自在”表达了观音菩萨的神圣慈悲,以及她能自由自在地观照世间苦难。接着,“小白花山住道场”描绘了观音菩萨居住在清净之地,修行佛法的形象。

“海漩三昧觉澄圆”运用比喻,形容观音菩萨的智慧如海中漩涡般深邃,内心清明圆融。“三十二应施无畏”则指出观音菩萨具有三十二种化身,能够无所畏惧地普度众生。

“有一众生发大心,愿度我身及舍识”表达出观音菩萨对众生的广大悲愿,愿意帮助任何一个发愿求救的人,连同他们的烦恼和执念一起解脱。“万仞峰前撒手过”象征着观音菩萨在困难重重中也能轻易度过,显示其超凡的力量。

最后两句“观音岂复异人乎”直接肯定观音菩萨并非与众不同,而是与众生平等,皆具佛性,深化了对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黄庭坚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对其慈悲精神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