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来惯逐长榆月,老去重沾绝塞霜
出处:《石门郁曾发游秦归赋赠兼示胡圆表徐导柏二首》
清 · 叶燮
十载惊沙积晓装,龙钟短策倦游梁。
饥来惯逐长榆月,老去重沾绝塞霜。
登岳何人携谢朓,入门无女问中郎。
江波淮浪摧肝日,话比秦川路更长。
饥来惯逐长榆月,老去重沾绝塞霜。
登岳何人携谢朓,入门无女问中郎。
江波淮浪摧肝日,话比秦川路更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历经沧桑,疲惫归家的情景。首联“十载惊沙积晓装,龙钟短策倦游梁”点明了诗人十年漂泊,风尘仆仆,身心俱疲的状态。颔联“饥来惯逐长榆月,老去重沾绝塞霜”则通过描写饥饿时追逐长榆树下的月光和年老后再次感受到边塞的严寒,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
颈联“登岳何人携谢朓,入门无女问中郎”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如今归家后,身边已无昔日伴侣相伴的孤独感。尾联“江波淮浪摧肝日,话比秦川路更长”以江水、淮河的波涛象征内心的波澜,将归途的漫长与内心的伤痛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此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游子归家途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