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蝉直避葵心日,芳药端宜水面风
出处:《院后池亭纳凉》
明 · 黄衷
□著□□咏自公,书床恰在柳塘东。
鸣蝉直避葵心日,芳药端宜水面风。
笑眼乌儿争楮子,闲情鱼队入芦丛。
江南何地无烦热,愿奉韶薰万国同。
鸣蝉直避葵心日,芳药端宜水面风。
笑眼乌儿争楮子,闲情鱼队入芦丛。
江南何地无烦热,愿奉韶薰万国同。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夏日纳凉图景。诗人黄衷以细腻的笔触,将院后的池塘与亭阁作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元素和生活细节,展现了夏日纳凉的独特韵味。
首句“□著□□咏自公”,虽略显模糊,但可以理解为诗人独自在池边吟咏,享受着清幽的环境。接着,“书床恰在柳塘东”一句,点明了纳凉地点,书桌置于柳树环绕的池塘之东,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鸣蝉直避葵心日,芳药端宜水面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蝉声与葵花相互映衬,展现出夏日特有的生机与活力;而“芳药”与“水面风”的结合,则进一步渲染了清凉与芳香并存的意境。
“笑眼乌儿争楮子,闲情鱼队入芦丛。”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乌鸦争抢着落在水面上的楮子,鱼群悠然游入芦苇丛中,一动一静之间,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乐趣。
最后,“江南何地无烦热,愿奉韶薰万国同。”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炎热的普遍性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希望普天之下都能共享清凉与安宁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纳凉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和谐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