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见红茵起袜尘,十年相遇浙河津
出处:《赠何子应侍儿二首 其二》
宋 · 张嵲
忆见红茵起袜尘,十年相遇浙河津。
慇勤怪我凋双鬓,不似花枝却耐春。
慇勤怪我凋双鬓,不似花枝却耐春。
注释
忆见:回忆。红茵:红色的草地或地毯。
起袜尘:起舞时扬起的尘埃,暗示女子轻盈。
十年:长时间。
相遇:重逢。
浙河津:浙江河口,指杭州等地方。
慇勤:殷勤,关切。
怪我:责怪我。
凋双鬓:两鬓斑白,形容衰老。
不似:不像。
花枝:花朵。
耐春:经得起春天的摧残,保持鲜艳。
翻译
回忆中见到她红茵下的轻尘,我们在浙江河畔重逢已十年。她关切地责怪我两鬓斑白,不像花朵那样经得起春光的摧残。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对旧时情谊的怀念和感慨的诗。开篇"忆见红茵起袜尘",通过对过去某个细节的记忆(红茵即红色的地笋或脚印),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思。接着"十年相遇浙河津",表达了诗人与侍儿之间长久的情谊和不经意间的重逢,这里的“浙河津”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但在这里更多地象征着一段时光。
下两句"慇勤怪我凋双鬓,不似花枝却耐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头发斑白的感慨。其中“慇勤”指的是细心而又忧虑的样子,“怪我”则是对自己变化的惊讶和不舍。“凋双鬓”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年纪增长而出现的头发变白,而“花枝却耐春”则是通过比喻,表达了即便是花朵也有盛开到凋零的一天,但它们似乎还能在春天里顽强生存,与之相比,人的青春却迅速流逝。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和现实的对比,抒写了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无常,以及对于生命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