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全文

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出处:《齿坐呈山南诸隐
唐 · 孟浩然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
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
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
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拼音版原文

gōngyǒuzuògāozàibáiyúnchuí

qiáojiànshíshānsēngshǎngzhī

wèihǎoshìxiéshǒuláikuī

zhúxiánsōngfēngqīngzhòuchuī

cóngláibàowēishàngkuànggǎnqiánguī

cāngshēngwèi

注释

习公:指习凿齿,东晋名士。
遗坐:遗留的居所。
白云陲:白云边,形容高远之地。
樵子:砍柴的人。
识:识别,察觉。
好事:喜好,对事物有浓厚兴趣。
窥:偷看,此处指游览。
竹露:竹叶上的露水。
松风:松树间的风。
微尚:淡泊的志向,隐逸的生活态度。
前规:前人的榜样或规劝。
奇策:奇特的计策,解决问题的办法。
苍生:百姓。

翻译

习公留下的旧居,坐落在白云的边缘。
樵夫不识此景致,唯有山僧能欣赏。
他们认为我是好奇者,于是拉我一同前来观赏。
夜晚竹叶上露珠滴落,白天松林间清风徐来。
我一直秉持着淡泊之志,更何况又受到前人的启发。
在此处我并无奇思妙策,那么百姓依靠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开篇"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即点明了场所,是一处位于白云深处的古老居所,这里的“习公”可能是对某位前辈隐者的尊称,而“遗坐”则指其留下的居住之地。接下来的"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表明这个地方偏远,只有樵夫(采集柴火的人)和山中的僧人才能知道这里的存在,这里充满了隐逸的意味。

诗人继续写道:"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表达了诗人对这处幽静之地的向往和欣赏。在这里,时间似乎变得缓慢,夜晚竹叶间的露水轻声滴落,白天则是松林中清新的风吹拂过,这些都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一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古人隐逸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说,在这样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计谋或策略,只要顺其自然地活着,就已是最好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方式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