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需被记,老笔岂能工
出处:《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 其二》
宋 · 刘克庄
华堂需被记,老笔岂能工。
尺鴳飞篱下,醯鸡舞瓮中。
形骸均土木,利欲等苓通。
独学知闻少,烦君为击蒙。
尺鴳飞篱下,醯鸡舞瓮中。
形骸均土木,利欲等苓通。
独学知闻少,烦君为击蒙。
注释
华堂:豪华的大厅。老笔:衰老的手或笔。
岂能:怎能。
工:精细。
尺鴳:小鸟,比喻微小的事物。
飞篱下:在篱笆下飞翔。
醯鸡:醋坛里的小虫。
瓮中:在瓮中。
形骸:人的身体。
均:都像。
土木:泥土和木头,比喻平凡。
利欲:名利之心。
苓通:比喻滋生、蔓延。
独学:独自学习。
知闻:见识。
少:少。
烦君:麻烦您。
击蒙:开启智慧,启蒙。
翻译
华丽的大厅需要被铭记,但衰老的手怎能写出精细的诗篇。小小的雀鸟在篱笆下飞翔,醋坛里的小虫在瓮中翩翩起舞。
人的身体如同泥土和木头一样平凡,名利之心如同腐朽的菌类一般滋生。
独自学习见识有限,恳请您帮我开启智慧之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愿望的诗作,其中融合了对古代文人理想状态的向往,以及对自身才华和抱负的追求。
"华堂需被记,老笔岂能工。"
这里“华堂”指的是一处宏伟壮丽的建筑物,也可理解为学术交流或文学创作之地。“需被记”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座堂宇能够被人们铭记的愿望。紧接着,“老笔岂能工”,则是诗人自谦其年迈手笔犹存,仍怀抱着不懈的文学创作热情。
"尺鴳飞篱下,醯鸡舞瓮中。"
这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学者们在书房内勤奋学习、探索知识的场景。“尺鴳”和“醯鸡”,分别指的是古代用以计时的工具,意指诗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学问之中。
"形骸均土木,利欲等苓通。"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超然物外的心态。“形骸”比喻世间万物,包括人自身的形骸,都如同泥土一般不值一提;“利欲等苓通”,则是说个人对于功名富贵等私欲的追求,与众人无异。
"独学知闻少,烦君为击蒙。"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渴望的心情,以及希望得到朋友帮助和支持的愿望。“独学”意味着诗人在学习上自觉不如他人;“知闻少”,则是说对于广博的学问,诗人自己所知甚少。"烦君为击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请求,希望朋友能够为其指点迷津。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自谦与执着,以及对于学问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