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欣负苍璧,衢坛听九成
俗久淳和变,年深礼孝生。
嶰谷调孤管,仑山学凤鸣。
浮云成舞曲,白雪作歌名。
闻诗六义辨,观漏八风平。
肃穆皇威畅,沦涟河水清。
钧天动丝竹,括地响錞钲。
尽美兼韶濩,盛德总咸英。
寥亮凫钟彻,飘扬翟羽轻。
小臣属千载,时幸预簪缨。
行欣负苍璧,衢坛听九成。
鉴赏
这首诗由隋朝诗人何妥所作,名为《奉敕于太常寺修正古乐诗》。诗中描绘了对古代音乐与礼仪的崇敬与赞美,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大乐遗钟鼓,至乐贵忘情”开篇即点明了音乐的崇高地位,认为真正的音乐能让人忘却世俗情感,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和谐。接下来的“俗久淳和变,年深礼孝生”,则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传统礼仪与道德的影响,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使得淳朴的社会风气逐渐改变,而礼节与孝道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重要。
“嶰谷调孤管,仑山学凤鸣”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意象来比喻音乐的美妙与高雅,嶰谷中的独奏与仑山上的凤凰之鸣,都象征着音乐的纯净与和谐。随后,“浮云成舞曲,白雪作歌名”则将音乐与自然景象相融合,通过舞动的浮云和洁白的雪花,形象地描绘出音乐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闻诗六义辨,观漏八风平”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相互影响,通过辨析诗歌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和观察八风(即春夏秋冬四季之风,以及东南西北四方之风),展现了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深刻联系与相互促进。
“肃穆皇威畅,沦涟河水清”则表达了音乐对社会秩序与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通过音乐的传播,不仅能够增强皇权的威严,还能净化人心,使河水清澈,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钧天动丝竹,括地响錞钲”描绘了音乐在天地间回荡的壮观景象,丝竹之声与錞钲之响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宇宙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尽美兼韶濩,盛德总咸英”则总结了音乐之美,不仅在于其形式的完美,更在于它所蕴含的高尚品德与文化精神。
“寥亮凫钟彻,飘扬翟羽轻”通过凫钟的悠扬与翟羽的轻盈,再次强调了音乐的深远影响与艺术魅力。“小臣属千载,时幸预簪缨”表达了诗人作为小臣,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千载难逢的音乐修正活动,内心充满自豪与荣幸。
“行欣负苍璧,衢坛听九成”则是对参与这一活动的喜悦之情的表达,诗人想象自己手持苍璧,站在衢坛之上,倾听那九成之音,感受着音乐带来的无尽喜悦与感动。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音乐与礼仪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