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不得意,何处问通津
出处:《与邝载道别》
明 · 江源
怜君不得意,何处问通津。
草色催归棹,莺声傍逐臣。
东风千里树,落日两家春。
惜别心能醉,交情老更亲。
草色催归棹,莺声傍逐臣。
东风千里树,落日两家春。
惜别心能醉,交情老更亲。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江源所作的《与邝载道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邝载道不得志的同情,以及在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首联“怜君不得意,何处问通津。”以“怜”字开篇,流露出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引出对友人前路迷茫的关切,询问何处能找到通向成功之路的途径。
颔联“草色催归棹,莺声傍逐臣。”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物赋予情感色彩,以“催”和“傍”描绘出草木与黄莺仿佛在催促友人归去,陪伴着这位失意的臣子,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深情的氛围。
颈联“东风千里树,落日两家春。”通过对比,展现了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跨度,东风吹拂着千里树木,而落日之下,两处各自拥有春天,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无论身处何地,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
尾联“惜别心能醉,交情老更亲。”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以及对深厚友情的珍视。尽管心中满是离愁别绪,却因这份长久的友谊而感到温暖,甚至在离别之际,这份情感变得更加深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