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尘久未定,干戈日相寻
出处:《过平陵汉苏建所封》
宋 · 张嵲
寒食光辉薄,古原多夕阴。
行经平陵道,感慨一何深。
将军昔封此,汉史传至今。
山川宛如旧,事迹嗟已沉。
聚落有人烟,故国无乔林。
尚想英雄气,千古犹森森。
边尘久未定,干戈日相寻。
兴怀几内恸,何必鼓鼙音。
行经平陵道,感慨一何深。
将军昔封此,汉史传至今。
山川宛如旧,事迹嗟已沉。
聚落有人烟,故国无乔林。
尚想英雄气,千古犹森森。
边尘久未定,干戈日相寻。
兴怀几内恸,何必鼓鼙音。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清明时节的阳光微弱,古原上傍晚常常阴沉沉。走过平陵的道路,心中的感慨多么深沉。
昔日的将军曾在此地封疆,汉朝的历史记载流传至今。
山川依旧,但英雄的事迹已埋没无闻。
村落还有烟火气息,故乡却已没有高大的树林。
依然怀念那英雄的气概,千年过去仍然威严耸立。
边境的战乱长久未平,战争的武器日日相见。
引发思绪的情感如此悲痛,何需再用战鼓之声来唤醒。
注释
寒食:清明节。光辉薄:阳光微弱。
古原:古老的平原。
夕阴:傍晚阴沉。
平陵道:通往平陵的道路。
感慨:感慨。
昔:从前。
封:封疆。
山川宛如旧:山河依旧。
事迹:事迹。
故国:故乡。
乔林:高大树木。
尚想:依然怀念。
英雄气:英雄气概。
千古:千年。
边尘:边境战尘。
干戈:战争。
几内恸:内心深处的悲痛。
何必:何需。
鼓鼙:战鼓。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春日,行经古战场之地时的心境与感慨。首句“寒食光辉薄”,点出了时节的萧瑟和阳光的稀薄,预示了一种凄凉的情景。
接下来的“古原多夕阴”则描绘了古老的大平原上笼罩着暮色的情状,增添了一份苍茫与寂静。诗人在这种环境中行走,触发了他对历史的深切感慨。
“行经平陵道,感慨一何深”,表明诗人是在古战场之地——平陵汉苏建所封的地方游历,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将军昔封此,汉史传至今"进一步指出这里曾是古将军封疆的地,时间拉得很长,从汉代即有记载,历史悠久。
"山川宛如旧,事迹嗟已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受——山川依然如故,但往昔的英雄事迹早已随风尘而逝,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无尽哀伤。
"聚落有人烟,故国无乔林"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村庄仍有生机,却缺少了往日那般繁茂的树木和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与时光流逝的情感。
"尚想英雄气,千古犹森森"则是诗人对于昔日英雄豪情的怀念,这份豪迈之气至今依旧令人敬仰,如同森林一般深邃而不息。
后面的“边尘久未定,干戈日相寻”反映了长期战争带来的混乱与不安,以及武器铿锵声中人们的无尽追寻和对和平的渴望。"兴怀几内恸,何必鼓鼙音"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心中的哀痛难以言说,又何需借助音乐来抒发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于英雄气概的无限怀念,同时也反映出对战争长久不息所带来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