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朝廷恩大多灵威,岁发帑藏防堤围全文

朝廷恩大多灵威,岁发帑藏防堤围

出处:《渡黄宿徐州堤上
清 · 舒焘
青山无数争来前,黄河春水流涓涓。
三年燕赵饱尘土,眼明喜见江南天。
高楼倚空殊岝崿,苏子风流浑如昨。
滔滔浊水来昆仑,千古何人见消落。
层城华居十万家,春来飞遍桃李花。
通衢南北集行旅,夕阳烟火纷周遮。
长堤去水不盈丈,峨峨倒压重城上。
可怜性命轻蜉蝣,忍使儿童狎波浪。
朝廷恩大多灵威,岁发帑藏防堤围
黄金百万亦虚掷,居民苦瘠蛟龙肥。
间关一夕河堤宿,隔岸疏镫出茅屋。
夜半风声若海潮,顿使危心生远目。
君不见桃源口决十丈余,万姓飘荡都为鱼。
儒生叹息空道路,归来还读《河渠书》。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舒焘的《渡黄宿徐州堤上》描绘了黄河边的壮丽景色和沉痛的社会现实。首联“青山无数争来前,黄河春水流涓涓”展现了山水相依的生动画面,春水潺潺,青山竞秀,富有生机。然而接下来的“三年燕赵饱尘土,眼明喜见江南天”则转向了对战乱之后的感慨,诗人历经尘土,见到江南的宁静,心情得以舒展。

中间四句“高楼倚空殊岝崿,苏子风流浑如昨。滔滔浊水来昆仑,千古何人见消落”,借苏轼的风流逸事,感叹黄河水势之大,暗寓历史沧桑与人事变迁。接下来,“层城华居十万家,春来飞遍桃李花”描绘了繁华的城市景象,与下文的“通衢南北集行旅,夕阳烟火纷周遮”形成对比,展现出城市的热闹与喧嚣。

然而,诗人并未忘却民生疾苦,“长堤去水不盈丈,峨峨倒压重城上”揭示了黄河泛滥的威胁,百姓生活困苦。“可怜性命轻蜉蝣,忍使儿童狎波浪”表达了对生命的怜悯和对儿童涉险的忧虑。接下来,诗人批评了朝廷的无能,“朝廷恩大多灵威,岁发帑藏防堤围”,指出大量财富被浪费在无效的防洪工程上,而人民却日益贫困。

最后,“间关一夕河堤宿,隔岸疏镫出茅屋”描绘了诗人夜晚宿于堤上的孤独与不安,“夜半风声若海潮,顿使危心生远目”再次强调黄河的威力和自身的危机感。结尾两句“君不见桃源口决十丈余,万姓飘荡都为鱼”,以桃源口决堤的典故,悲叹洪水带来的灾难,以及读书人的无力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揭示了清代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