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欲留僧不语,暮云斜日总凄凄
出处:《游青琅园》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春光多半绿杨堤,出郭寻春野寺西。
涧水近通池水碧,粉墙斜接女墙低。
讲经声细鱼初出,施食行迟鸟自啼。
游客欲留僧不语,暮云斜日总凄凄。
涧水近通池水碧,粉墙斜接女墙低。
讲经声细鱼初出,施食行迟鸟自啼。
游客欲留僧不语,暮云斜日总凄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青琅园时所见的春日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春光多半绿杨堤”以绿杨堤作为背景,点明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出郭寻春野寺西”则展现了诗人远离城市喧嚣,深入自然之中的探索精神。
“涧水近通池水碧,粉墙斜接女墙低”两句,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建筑和谐共存的画面。涧水与池水的交汇,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和谐。粉墙与女墙的对比,则体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
“讲经声细鱼初出,施食行迟鸟自啼”描绘了一幅僧侣在静谧环境中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景,与周围自然界的生灵和谐共处,形成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鱼儿初出水面,鸟儿自鸣啼,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韵律。
最后,“游客欲留僧不语,暮云斜日总凄凄”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虽然游客想要留下,但僧人却保持沉默,这或许意味着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领悟。夕阳西下,暮云笼罩,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